人防工程的密闭阀门用于人防战时通风系统中转换通风方式,改变空气流程,适用于介质为空气的通风和排风管路上。阀门公称压力PN≤0.1MPa, 工作温度- 30~+40℃,相对湿度30~90%,介质为空气的管路上,作为单向闭路机构。手(电)动密闭阀门具有一定的抗冲击波余压能力,有手动和手电动两种,安装时注意介质流向应与阀体上所标注的箭头方向一致。

手动密闭阀门结构示意图
一、产品选用要点
1、杠杆式密闭阀门用于全开或全关的场合,双连杆密闭阀门除启闭作用外,尚有适量调节风量的功能。
2、设计时应根据连接管道的直径确定阀门的型号,然后再根据实际内径D1的数值,重新调整管径。

密闭阀门性能和尺寸表
二、施工安装要点
1、阀门可安装在水平或垂直的管道上,应保证操作、维修或更换方便。安装方法详见国家建筑标准设计《防空地下室通风设备安装(04FK02)》中手动密闭阀门安装的相关内容或生产厂家所提供的技术资料。
2、安装前应存放在室内干燥处,使阀门板处于关闭位置,橡胶密封面上不允许染有任何油脂性物质,以防腐蚀。壳体密封面上必须涂防锈漆。
3、安装时,应保证阀门受压方向的箭头与所受冲击波方向一致;应调整开关指针,使指针位置与阀门板的实际开关位置相符合;要清洁内腔和密闭面,不允许有污物附着,未清洁前切不可启闭阀门板。
4、安装采用支架或吊架形式安装。
5、阀门接管的法兰和橡胶垫圈按图加工。

战时通风安装样板
三、执行标准
工程标准:《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
四、相关标准图集
《防空地下室通风示例》07FK01
《防空地下室通风设备安装》07FK02

关于防空地下室进风系统密闭阀门设置问题的探讨
防空地下室的防护通风,是指战争时期能有效地防护敌人实施核、化、生武器的袭击,保证防护区域内空气环境达到预定使用要求的特殊通风方式,其实质是采取有效的技术手段和转换措施,使通风系统具有相应的抗冲击波和防毒等功能,而密闭阀门则是通风系统实现防护效果、转换通风方式不可或缺的关键设备。
下面,笔者根据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的有关要求,结合设计审查中遇到的常见问题,就防护进风系统密闭阀门的设置问题进行探讨。
一、三种通风转换的意义及密闭阀门的设置要求
为了防止战时在遭受生物、化学、核武器袭击后,室外放射性灰尘和染毒空气通过通风系统进入到工程内部造成破坏,防护通风系统上的适当位置必须设置密闭阀门,以便工作人员根据室外空气染毒情况及时开启或者关闭相应的阀门,使系统进入到清洁式、隔绝式或者滤毒式通风方式,保证防护区内人员及物品的安全。
按照有关规范,战时用途为医疗救护工程、专业队队员掩蔽部和人员掩蔽工程的防空地下室,应当设置清洁式、滤毒式和隔绝式3种通风方式,以保证核武器、化学武器、生物武器袭击下人防工程内部空气环境的安全,满足掩蔽人员生存需要。
根据规范要求,在清洁式和滤毒式进风系统上设置的两个密闭阀门,应当分别设置在染毒区域(除尘滤毒室)和清洁区(进风机房),如图1所示。3种通风方式转换操作顺序为:清洁式进风时,关闭1、2、5,打开3、4及送风机7;隔绝式通风时,关闭1、2、3、4,打开5及送风机7;滤毒式进风时,关闭3、4、5,打开1、2、8及送风机7。
由于现行的有关规范及《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防空地下室》(下称《措施》)中,均未对密闭阀门的驱动形式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所以,为了节约资金,降低战时用电负荷,防空地下室通风设计中95%以上的密闭阀门均选用驱动方式单一、价格低廉的手动型密闭阀门。
二、设计中出现的问题
近日,在审查一个防空地下室防护通风设计时,笔者看到了如图2所示的战时进风原理图。设计采用清洁式进风与滤毒式进风共用送风机的模式,把进风系统的所有密闭阀门都设置在染毒区(除尘滤毒室)内,并且均选用手动型密闭阀门。设计设定战时三种通风方式转换操作顺序为:清洁式进风时,关闭1、2、5,打开3、4及送风机7;隔绝式通风时,关闭1、2、3、4,打开5及送风机7;滤毒式进风时,关闭3、4、5,打开1、2、8及送风机7。

图1 战时进风系统图(规范示例)

图2 XX工程战时进风原理图(设计实例)
1、2、3、4:密闭阀门 5:插板阀 6:风量调节阀 7:送风机 8:增压管及球阀
A:扩散室 B:粗过滤器 C:过滤吸收器
通过对规范示例和设计实例的比较不难发现,当需要进行通风方式转换时,图2的实例中,因为阀门为手动型密闭阀门,所以工作人员需要到染毒区域手动操作设置在染毒区的密闭阀门(1、2、3、4)来实现三种通风方式的转换。而图1的示例中,工作人员除在清洁区操作密闭阀门(2、4)外,同样需要进入染毒区域来操作设置在染毒区内的手动密闭阀门(1、3)以实现3种通风方式的转换。
既然图1和图2所示两种设计的操作方式都需要工作人员进入染毒区域进行操作,并且都实现了三种通风方式的转换,那么是不是就可以认定设计实例符合规范要求呢?
很显然,设计实例与规范示例有着明显的区别。图2所示进风系统中,虽然在清洁式进风管路上和滤毒式进风管路上分别设置了两个密闭阀门,但设计违反了《规范》关于每种通风方式设置的两个密闭阀门应分别位于染毒区和清洁区的规定,且系统上设置的增压管形同虚设,无法发挥其增压、阻毒的作用。
三、密闭阀门设置建议
众所周知,防护通风的进风系统紧邻次要出入口设置,且除尘滤毒室的出入口设置在密闭通道内,通过一樘密闭门分隔开。因为密闭通道只能通过密闭隔绝的方式来达到防毒目的,所以在室外染毒的情况下不得打开密闭通道的防护密闭门或者密闭门——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在室外染毒时通风方式需要由清洁式转换为隔绝式或者由隔绝式转换为滤毒式时,工作人员应当如何来操作密闭阀门才能安全地实现通风方式的转换。
据了解,目前防护产品市场上的密闭阀门根据驱动方式可分为手动型密闭阀门和手电动型密闭阀门两种。手动型密闭阀门只能通过人工手动操作手柄实现阀门的启闭,而手电动型密闭阀门则具有电机驱动和手柄驱动分别自锁、无需切换的特点,在电机驱动模式下突然断电时可以直接改为人工手动操作手柄,在手柄驱动时突然通电的情况下也不会影响手柄操作。
据此,笔者建议,有关人防地下室设计规范或《措施》宜明确规定在染毒区域的密闭阀门应选用手电动型密闭阀门,且其控制装置集中设置在战时进风机房内。设置在清洁区的密闭阀门,则宜为手动型密闭阀门。这样,当室外空气染毒,需要将清洁式通风转换为隔绝式通风或者将隔绝式通风转换为滤毒式通风的时候,染毒区域的手电动密闭阀门可以通过设置在进风机房(清洁区)内的控制器进行操作,设置在清洁区的手动密闭阀门则通过操作手柄来实现阀门的开启、关闭,这样既能顺利地实现三种通风方式的转换,又解决了在室外染毒情况下开启密闭通道、人员交叉进入清洁区和染毒区的问题。
(此文源自网络)